English

媒体视角

媒体视角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视角
贵州日报丨订单培养助力脱贫攻坚 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经济
发布时间:[2020-06-17] 作者:[王俊菲] 来源:[贵州日报 ] 访问:[]

贵州日报 新闻 时间:2020年06月17日 来源:贵州日报

在科普馆,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学生


在科普馆,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学生正在听老师讲解汽车总成

学生在进行工业机器人综合实操。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学生在汽车实训基地实操 李枫 陈慧 摄


订单培养助力脱贫攻坚 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经济


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鸟瞰图

提 要

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全院师生不断开拓进取、奋楫争先。

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领导下,学院始终牢记嘱托,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需要,强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扎根中国、放眼世界、面向未来,交出了一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

注重教学规模与内涵并举。经过五年建设,学院实现了由中职“贵州省机械工业学校”,向高职“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的提升,校园环境、实训设备、办学能力、专业水平、师资队伍、在校生规模等不断提高,学院朝着高水平职业学校发展目标阔步迈进。

◎ 志智双扶 职教助力脱贫攻坚

悠悠时光贵州,远山如沐;汤汤红枫之滨,山环水复。

职业教育担负着传承技术技能、培养多样化人才的重任,更是智力扶贫和技能扶贫的“直通车”。

按照省教育厅“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工作思路,学院针对威宁、赫章、荔波等16个贫困县、20个极贫乡镇,通过实施扶“志、智”计划,助推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

学院连续五年超额完成“精准扶贫班”招生任务,累计实现招生1740余人,就业率达100%。教育精准扶贫资助人数,中职从2015年度的350人,上升为2020年度的2086人;高职从2017年度的126人,上升为2020年度的1065人。资助人数逐年大幅提升,体现出学校的责任使命和时代担当。

通过“订单班”培养,学院从源头上保障学生有效就业,就业即脱贫。学院毕业的2300多名贫困家庭学子,遍布全省各大企业,成为我省装备制造技能人才的生力军,通过就业带动家庭脱贫。

为助力全省精准扶贫,学院认真落实《中共贵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开设“校农结合”直通车。学院从荔波县、威宁、长顺直接以市场价采购新鲜农产品,并建立“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荔波县甲料村校农结合生态养殖基地”,向村民发放猪苗、鸡苗,最后由学院食堂和教师回购,通过发展产业,让贫困群众收入增加,实现脱贫致富。学院帮扶的荔波县水丰村、甲料村,分别于2018年、2019年实现脱贫。

东盟教育周上,学生正在给外宾展示技能

东盟教育周上,学生正在给外宾展示技能

合唱比赛

合唱比赛

数控车床实训

数控车床实训

◎ 能力提升 内涵引领校园建设

2017年2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实现了由中职向高职的提升,同年9月实现首届高职招生。全院师生奋力争先,顺利通过国家示范校验收。

经过五年的建设,学院新校区建设趋近尾声,一座生态化、智能化、产教融合化的校园初见雏形。校舍建筑面积从2015年的12万平方米,增长至2019年的21万平方米,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学院正加快师资队伍建设,追求“数”与“质”的新高——

学院采取“内提外引”的措施,对内,出台政策激励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对外,多措并举,吸引人才,拥有了一大批“双师型”、高学历人才队伍。全校共引进143名教师,并在人博会上通过“人才引进计划”,成功引进海内外全日制硕士研究生54人。至此,学校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教师达到119人,事业编制在册教职工总数从140人增加到289人,各类教职员工由2015年不足200人增加至755人。

学院新增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大数据、物流管理、新能源汽车、电梯工程技术、工业设计等24个高职专业。

随着校园“硬件”“软件”实力的不断增强,学校在校生规模连创新高,招生人数持续增长。各类在校生总数由2015年的5000人,增加至18000余人,全院高职学生总数达到4728人,办学规模实现新的突破。

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院构建起科学规范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推行“1+X”证书制度,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不断提升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相长”。学校十分重视承办大赛工作,严格按照省教育厅工作要求每年承办全省技能大赛,认真落实大赛各项环节,在承办比赛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

学院每年代表贵州省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参与的全国和全省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比赛项目中,共计获得25个一等奖、23个二等奖、28个三等奖,师生创新意识和拼搏精神受到激励。

◎ 产教融合 技能服务社会经济

为培养适应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院依托贵州装备制造职教集团,与兴富祥、大连机床、广州数控、富士康、360等企业建立了深度的合作。

学院开展的订单班、冠名班,将生产现场搬到课堂上,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教学水平和质量有了质的飞跃。学院积极与行业领先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就业创业、文化传承等方面深度合作,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多元的知识体系,具备协同、自主学习等综合型的技术技能人才,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

五年来,学院在实验实训设备投入近5000万元,完善各类实习实训条件,新建了大数据、电梯维修、工业机器人等10多个校内实训基地。其中,校级实训基地10个、省级示范实训基地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

以此为代表,学院的机械产品智能化生产开放实训基地,依托学院先进制造技术专业群建设与发展,在“国家职业教育数控技术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构建起实践教学中心、智能化生产技术应用中心、技术服务中心3个模块,共有实训实验室29个。该专业群以国家级示范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核心,基地建设多次获得中央财政、省级财政专项建设资金支持,实训条件累计投入约3000余万元。基地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富有创新意识和教学科研能力的师资队伍。共有专职教师45人、兼职教师12人,其中6人获得省级技能大师称号,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0%。

基地与中航工业、吉利汽车、华中数控等知名国有集团和企业,建立了密切的校企合作关系;与西门子、欧特克等国际知名品牌,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

学院建立起先进有效的现代职业教育与培训实训体系,打造高质量的实训基地,旨在为实现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目标奠定坚实的人才保障基础,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 创新发展 开放铸就奋进之路

学院以加强党的建设引领,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了“总书记的话儿记心头,我为职教添光彩”“撸起袖子加油干,用实际行动向总书记报告”“学讲话、争做五好”等主题活动,使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人心,成为广大师生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行动指南。

学院凝练了“崇德尚能,砺学敦行”的校训精神和“文化浸润技术、素质托起技能”的育人理念,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形成了以课堂教育、党团建设、校园文化、社团活动、网络育人、教学科研、职业素养、社会实践、贫困生帮扶、管理服务的思政教育工作体系。

走“文化强校”的新路。学校始终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立德树人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建立了“刘芳工作室”“数控名师工作室”等大师工作室,凝练了“文化浸润技术、素质托起技能”的办学理念,学校的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走“开放发展”的新路。五年来,学院敞开胸怀,每年参加东盟教育交流周、中英“影子校长”等对外交流活动。先后有9名教师、40多名学生赴德国、英国、泰国、日本等国交流学习。

学院发展受到各级领导、同行的关注。近几年,学院先后接待了40多位省部级以上领导,以及30多家省外中高职院校考察团。泰国诗琳通公主、柬埔寨副首相索安,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代表团也先后来校考察交流。

学院正以更加自信、开放的态度,加强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国家战略,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的国际化水平,不断向省内前列、国家前列的目标奋进,致力支撑省重点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发展,推动贵州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新生军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