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综合新闻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校地协同建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新样态——清镇市瓜灯雕刻比赛在我校举行
发布时间:[2025-10-26] 作者:[] 来源:[ ] 访问:[]

为积极推动“马院+书院”协同育人工作,更好传承清镇瓜灯雕刻非遗技艺。10月23日,学院与共青团清镇市委、清镇文广局共同主办,电气工程系、忠诚工匠文化研究院、团委联合承办的“雕瓜灯之韵·传非遗之脉”——清镇市瓜灯雕刻比赛圆满结束,学院党委书记杨志宏,党委副书记杨丽芳,党委委员、副院长孙宁岗,党委委员、宣传统战部部长蒋永彪,清镇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饶文燕,共青团清镇市委副书记高磊,电气工程系党总支书记、主任刘忠翔,贵州省瓜灯非遗传承人黄国林,贵阳市瓜灯雕刻非遗传承人黄明云,清镇市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清镇瓜灯非遗传承人肖圣,清镇市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贵州省瓜灯雕刻非遗传承人弟子陈莉等领导嘉宾出席活动,清镇市美术家协会老师、清镇市第二实验小学师生、忠诚工匠文化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教学部、电气工程系、团委领导及老师、我校清镇瓜灯雕刻非遗传承人以及各系部学生参加活动,活动覆盖人数400余人。

undefined

校外领导嘉宾参观忠诚工匠文化研究院

活动期间,校外领导嘉宾一行先后参观了忠诚工匠文化研究院、黔瓜灯艺非遗传承工作室,清镇市第二实验小学学生在现场教师指导下,体验瓜灯雕刻的非遗技艺,通过“大手拉小手”的校地联动,进一步落实大中小学协同育人机制。

校外领导嘉宾及小学生们参观黔瓜灯艺非遗传承工作室

小学生们体验瓜灯雕刻的非遗技艺

党委副书记杨丽芳致辞

颁奖仪式上,党委副书记杨丽芳在致辞中首先表达了对领导嘉宾的热忱欢迎。她指出,我校始终坚持以“大党建”引领、“大思政”铸魂、“大技能”立身、“大文化”浸润、“大科研”赋能的育人体系,着力打造“忠诚工匠”文化育人品牌。此次瓜灯雕刻比赛,正是学校将文化传承与技能训练相结合,将思政教育与实践育人相融合的一次成功探索。参赛学生们在雕刻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提升了审美素养,更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她希望学子们继续坚守工匠精神,不断锤炼技能、涵养品德,努力成长为“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忠诚工匠”,以瓜灯之光照亮匠心之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清镇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饶文燕致贺词

清镇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饶文燕在贺词中为活动的成功举办、参赛选手们的获奖送上诚挚祝福,高度赞赏活动的精心谋划和用心设计。她指出,活动将学校独特的“忠诚工匠”文化与“非遗传承”理念有机融合,充分展现了学校在凝练校园文化、培育时代新人方面的积极探索与责任担当。同时期待与我院及社会各界继续深化合作,共同打造更多有内涵、有温度、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活动,让非遗“活”在当下、“亮”在未来,培养更多有情怀、有技艺、有担当的文化传承人。

党委书记杨志宏作总结讲话

党委书记杨志宏在总结讲话中对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中小学对学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达了感谢。他强调,清镇瓜灯雕刻作为地方非遗技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两个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具有重大意义。我校始终将文化传承创新作为办学核心职能之一,坚持“深耕装备制造、培育忠诚工匠”的育人目标,将“马院+书院”协同育人工作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抓手,持续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心灵。他指出,要持续推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教学:一是要以文铸魂,增强文化自信。通过瓜灯雕刻实践,让青年学子在动手体验中感悟传统文化魅力,筑牢文化认同与自信根基。二是以文育人,激发传承活力。推动非遗融入人才培养,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三是以文化人,赋能发展动力。寄予学子们争做文化自信的“笃信者”、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守正创新的“开拓者”、文明交流的“传播者”的深切期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参赛选手与所创作品合影

“我的作品里融入了中国龙、汉字演变等元素,希望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来自大一的新生王桂梅表示,这是她首次接触瓜灯,琳琅满目的雕刻作品令她一见倾心,便萌生了学习瓜灯雕刻的念头。

“瓜灯雕刻不仅是手艺的传承,更是与古人对话,古人将‘五谷丰登’的期盼刻进瓜皮,选手把‘强国有我’的誓言融入纹样,古代技艺与现代表达的结合赋予了瓜灯新的生命。非遗名家的瓜灯作品展现出了‘镂空处要轻如羽,留白处要稳如山’的高超技艺,让瓜灯‘活’了起来。”大一新生王杰欣表示,通过活动的参与进一步地认识到真正的文化传承不是形态的复刻,而是让传统文化在当代语境下重新绽放。

活动颁奖仪式上,表演节目融合古风歌曲、民族舞蹈、汉服走秀、朗诵、歌舞剧等形式,多元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值得一提的是,由清镇市第二实验小学推送的节目让舞台更充满童真与活力。此次比赛是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高职院校、中小学携手并肩,共同构建更为常态化、机制化的大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共建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平台的生动实践,活动参与者覆盖大学、中学等100多名学生,作品融合民俗记忆、地域特色、校园印记等内容,经非遗传承人与教师代表评审后,产生一等奖作品2件、二等奖作品4件、三等奖作品8件、优秀奖作品13件,活动颁奖仪式上与会领导、嘉宾为获奖选手颁奖予以鼓励。此外,活动期间作品展示阶段还邀请了清镇市美术家协会、清镇市第二实验小学师生参与,他们提供的一件件匠心独运、意蕴深长的优秀作品,推动非遗技艺在我校焕发“新”光彩。

瓜灯雕刻非遗传承人与教师代表评审参赛作品

党委书记杨志宏为荣获一等奖参赛选手颁奖

党委副书记杨丽芳,党委委员、副院长孙宁岗为荣获二等奖参赛选手颁奖

党委委员、宣传统战部部长蒋永彪,清镇市文体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饶文燕为荣获三等奖参赛选手颁奖

贵州省瓜灯非遗传承人黄国林,电气工程系党总支书记、主任刘忠翔,共青团清镇市委副书记高磊为荣获优秀奖参赛选手颁奖

此次比赛作品将在学校忠诚工匠文化研究院持续展出。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深化校地合作,构建常态化、机制化的大中小学文化育人平台,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活动颁奖仪式现场合影